生前预嘱首次入法:临终抢救该由患者说了算
时本
近日,生前首次说算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预嘱其中第七十八条在“临终决定权”上做出了大胆突破,入法规定如果病人立了预嘱“不要做无谓抢救”,临终医院要尊重其意愿,抢救让病人平静走完最后时光。该由由此,生前首次说算深圳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生前预嘱立法的预嘱地区。
生前预嘱写入地方法规,入法对于不堪忍受过度抢救之苦的临终临终患者是一大福音。患者进入生命的抢救最后阶段,个人愿意既难以表达,该由更难得到尊重。生前首次说算尤其当各种导管插进患者身体后,预嘱患者说话交流的入法机会丧失,想表达想法几乎不可能,即使因过度抢救导致患者十分痛苦,也只能被动忍受,直到生命结束。有了生前预嘱则不同,临终抢救是否采取插管、心肺复苏等创伤性抢救措施,是否使用生命支持系统等,患者可事先做好安排。生前预嘱具有法律效力,不担心医生和家属会随意更改。
长期困扰临终患者家属的一道难题,有望从此得到化解。尽管老人已处于弥留之际,子女若不“尽力抢救”,对己怕留下遗憾,将来自责“是我害了老人”;对外则担心留下把柄,怕人说不孝、舍不得花钱。倘若老人有多个子女,主张“放弃抢救”的子女,可能受到其他子女的指责。受此影响,过度抢救,甚至“不到最后决不放弃”,就成为普遍现象。决定来自患者本人并得到法律的支持,家属不再面临两难选择。
生前预嘱入法,医生也吃上了定心丸。近年来,有关方面在大力推广生前预嘱,如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在业界广为人知,其选择与尊严网站推出的“我的五个愿望”,国内已经有5万多人填写。但民间倡导不具法律效力,一旦患者的亲属对此有异议,医疗机构及医生可能面临民事侵权索赔,或者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巨大的风险让医生不敢做决定。通过立法,生前预嘱具有法律效力后,医生在法律的框架下做出选择,将不再顾虑重重。
同时也要看到,生前预嘱的完善和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生前预嘱涉及到很多法律和医学专业概念,患者理解有难度,签署生前预嘱前,要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指导与服务。创伤性抢救是否值得实施,损害与收益如何评估等,也要完善操作规范,使之有章可循。生前预嘱入法也要避免被恶意利用,比如临终抢救的医疗开支很大,要谨防健康商业保险夸大生前预嘱的作用,等等。
生前预嘱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医疗浪费,也让老人的离世从“生死两相憾”变成“生死两相安”。当社会自发倡导、患者自行争取尊严死面临很大的法律风险时,通过立法赋权,患者对临终抢救的决定权就有了最可靠保障。
生前预嘱首次写入地方法规,相关规则有待进一步成熟完善,但只要探索者多了,探索的时间久了,就会日益累积经验,最终为生前预嘱开创一个科学模式,并使生前预嘱得到广泛普及,让患者有权选择临终抢救方式,能够少痛苦、有尊严地离世。
- ·【服贸会新观】不“服”不行!“十岁”服贸会,又又又上新
- ·俄媒: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称,将不邀请俄官员参加2023年会议
- ·11月21日美股成交前20:苹果上海最大代工将重启招工
- ·双十一快递出问题怎么办
- ·众信旅游拟在海南设立全资子公司,发力数字文旅元宇宙
- ·OPPO Reno9 Pro+实拍照片曝光 双芯人像计算引擎有东西
- ·央行、银保监会: 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
-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会见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艾伦
- ·八部门:支持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内企业债券融资
- ·《宝可梦》加入开放世界俱乐部,全球粉丝边骂边玩?
- ·企业灵活运用交割实现远销和接货 前10月商品期货交割量出现井喷
- ·易大宗11月21日斥资约320.84万港元回购241.4万股
- ·易纲: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支持有力
- ·欧盟实施禁令前,欧洲交易商狂买俄罗斯柴油
- ·经济日报:激发农机企业创新活力
- ·趣店Q3收入下降7成、净亏6.5亿同比扩大6倍、运营亏损3亿,因股价不合规三次收退市警示函
- ·证监会上市部李明: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已制定
- ·工银瑞信基金10月经济数据点评:疫情和出口压制经济 消费与地产有望向上修复
- ·退市常态化: A股市场在渐进中重塑“生态圈”
- ·外卖小哥猝死案审结,新业态劳动者权益谁来保障
- ·斗鱼三季度营收降两成:连续两季度调整后盈利,月活下滑逾7%
- ·第一服务拟收购世纪金源服务8%股份,以配发2.64亿股方式进行
- ·央行支持开发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证监会支持房企合理债券融资
- ·国际铜期货上市满两年 产业参与渐入佳境
- ·净赚5亿、3个月开店650余家 瑞幸Q3盈利背后:学习蜜雪冰城“好榜样”
- ·证券日报: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