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西方媒体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报道“不合格”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7月26日文章,不合格原题:有关中国科技的港媒国科新闻需要更多平衡和细微差别
你上一次在国际媒体上读到关于一家中国科技公司的新闻报道,不是西方极度负面、悲观或非常可怕的媒体,是对中什么时候?在任何关注涉华报道的客观观察人士看来,近年来有缺陷和有争议的技企报道都在激增。随着中国与西方之间的报道政治较量和科技竞争日益加剧,围绕中国的不合格讨论也在变得越来越负面。尤其令人担心的港媒国科是,我们正在目睹媒体对中国科技公司的西方一连串偏颇和不合格的报道,这削弱了全球对科技治理的媒体信心,进而加剧科技脱钩和恶性对抗。对中
过去几年,技企国际媒体刊发许多关于中国科技公司在新监管环境下走向何方的报道报道和分析。遗憾的不合格是,一些未经证实和不合逻辑的猜测在金融市场上导致不必要的恐慌和波动。尽管此类报道迅速遭到基于事实的反驳,但对有关公司的声誉、投资者信心和股价造成了长期损害。
在有辨别力的读者看来,这些不可靠的“新闻”故事通常带有“暴露内情”的特点:往往配以耸人、误导性和过于简单化的标题;以不确定和模棱两可的说法为中心,使用大量“怀疑”“所谓”“据称”和“可能”等措辞;通常由许多(有时是独家的)匿名信源提供,尤其是不具名的西方政府和情报官员被给予极高的信任度;这些文章大多关注中国的“监管”和“控制”问题,以及对中国内政的猜测,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
如果得不到控制和解决,这些西方媒体对中国和中国企业的不合格叙述就有可能进一步把水搅浑,并影响西方学者、专业人士和决策者的判断力。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世界大部分地区,国际记者前往中国对企业开展一手报道仍面临困难。于是,许多人求助于二手材料、传统认知甚至大众观点。
随着大国竞争加剧以及许多国家的媒体行业日益两极分化,这种不健康的倾向正驱使一些记者和媒体在现有读者中顺从甚至渲染一些成见和偏见。他们呈现的中国科技、商业等图景正变得日益肤浅和单调。从长远来看,散布恐惧、引诱点击和哗众取宠不仅损害西方媒体自身的底线,还可能引发更多误解、偏见和仇恨。(作者陈定定,王会聪译)
- ·永顺控股香港发布中期业绩 净利1497.5万港元同比增长43.8%
- ·港媒:美国警告“南海挑衅”,但到底谁在挑衅谁?
- ·海外MCU芯片巨头交期普遍拉长,多款产品持续紧缺,5只概念股业绩高速增长
- ·腾讯突然割肉,投资华谊兄弟超10年!
- ·个人养老金时代来临 公募基金全面“备战”
- ·亚马逊收购iRobot是为了给你的家绘制地图
- ·俄州长赠普京代表爱国精神的巧克力,包装上印着向俄军敬礼的小男孩
- ·国际电信联盟申明遵守联大第2758号决议
- ·智评理财吸金榜||国有理财公司10月吸金榜出炉,固收+产品平均募集达25.17亿
- ·8月大批基金经理集体离任:华安基金张亮在列 卸任华安品质甄选混合等产品基金经理
- ·纾困有道 绿地控股获两国有股东共30亿元借款
- ·蓝月亮不亮了?上半年预亏1.3亿,已将离岸人民币存款换成美元,618期间销售落后于威露士、滴露
- ·iPhone14要涨价,多家果链企业中期业绩报忧,京东方存货高达330亿
- ·集采“鞭策” 老牌药企加速创新转型
- ·印度SSLV运载火箭首飞出错,最后一级发生遥测信号丢失
- ·网红主播自曝一场带货直播挣400多万:炫富还是“自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