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进口见顶 自给率一年提高3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近日来自海关总署的中国自数据显示,2022年进口量为9108万吨,大豆这是进口见顶中国大豆进口连续第二年下降。
荷兰合作银行研报认为,率年中国大豆进口将连续7年下降,提高在2020年,个百中国大豆进口已经见顶。分点
近日,中国自中央农办主任、大豆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进口见顶2023年将继续扩种大豆等油料作物,率年2023年再扩种1000万亩以上,提高确保大豆油料面积稳定在3.5亿亩以上、个百力争再扩大。分点
与此同时,中国自东北大豆主产区的农民再次获得通知,中央储备粮直属库的大豆收购价格从2023年1月1日起,再次下调。
按照农民普遍种植的大豆品种,“相当于每斤下调了7分钱。”东北农户徐建向记者表示。
一边是扩种目标持续增加,一边是大豆价格的下跌,农民对2023年的种植品种出现了犹豫。
自给率提高3%
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了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南方极端高温干旱、农资价格高位运行等困难,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
同时,大豆油料扩种成效超出预期,大豆自给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
2022年,曾有机构统计,中国的进口大豆依存度已经超过83%。由于大豆不仅仅涉及油料的供给,更重要的涉及饲料供给,因此中国每年进口大量大豆以满足畜牧行业需求。
全国畜牧总站统计信息处处长杨红杰向记者表示,畜牧业是农牧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农业总产值近30%,近两年中国畜牧业发展克服新冠疫情的冲击和饲料原料价格飙涨,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022年,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粮食和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相关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为支持各地扩大种植大豆等油料作物,2022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已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渠道,支持部分地区开展大豆油料生产基地建设,并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条件基本具备的地区率先开展盐碱地等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
中国农业农村部印发《2022年农垦带头扩种大豆油料行动方案》,要求落实地方政府分解下达的大豆油料扩种任务,确保全国农垦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60万亩以上。
通过扩种,“大豆自给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这为稳预期、稳物价、稳经济大盘提供了基础支撑。”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
唐仁健透露,2023年,目标任务上,重点是“两稳两扩两提”。“两稳”就是稳面积、稳产量,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力争有增加,确保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力争多增产。“两扩”就是扩大豆、扩油料,今年再扩种1000万亩以上,确保大豆油料面积稳定在3.5亿亩以上、力争再扩大。“两提”就是提单产、提自给率,力争示范田亩产提高100公斤以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国储收购价格下降
东北农户徐建不仅自己种植大豆,因为手中有几辆运粮车,他还会作为运输商,收集农民手里的大豆,一同运往国储库。
他最近得到的消息,是国储收购国产大豆的价格下降了。
近日在中央储备粮绥棱直属库的大门前贴出了一则“国产大豆收购公告”,该公告显示,自2023年1月1日起,绥棱直属库的国产大豆收购价格进行调整。
“相当于每斤下调了7分钱。”东北农户徐建向记者表示,“这个价格已经比大豆上市之初累计每吨下跌了300元,在一些地区,这个价格还不及去年。”徐建坦言自己对价格有些失望。
对于没有及时卖出大豆的农户而言,“未来价格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有可能会越来越低。”徐建说,“现在囤粮惜售可能损失越来越大。”
中储粮的政策也十分实用,表面看似在降低大豆的收购价格,但是每次收购的量都非常小,执行分批多次收购政策。
“虽然收购价格下降,但中储粮的价格比市场上的价格还是要高,采购量比较小,对市场有一定的支撑,分批多次的收购是调控手段。”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
物流畅通 价格下行
物流的畅通也在加速农产品价格的回落。
“虽然国内种植成本依旧偏高,但疫情好转带来物流畅通和运输成本降低,将会让农产品价格缓行回落。”中粮期货研究院副院长李楠指出,“新冠疫情之后全球粮食供应链正在恢复,巴西、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粮油供应国增产,未来1~2年全球将进入稳定气候状态,以上因素都将对全球农产品供给端恢复产生积极影响。”
农产品物流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
近日,国家发改委介绍《“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张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未来将支持农村各类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采用企业联盟、股权投资等方式合作,做大做强,积极参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快递物流配送人员培训,提升电商直播销售、数字运营等实操技能,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记者了解到,荣获2022国家发改委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的京东,实现了160个重点县商品销售转化,截至目前,已能覆盖大陆地区100%的区县,服务触达近60万个行政村。在畅通物流环境之后,通过农产品品牌升级,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地理标志品牌,可以改变农业长期徘徊于低附加值的现状,提升农产品溢价,促进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知识)
- 不懈奋斗 自主创新 弘扬企业家精神 A股市场孕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 成本价高企、出货量锐减:美国三大金属公司集体下调盈利预测
- “长十一”首任总指挥杨毅强:中国商业航天将进入3.0时代
- 《羊了个羊》单日收入千万?你是在玩游戏,实际也是在看广告
- 普惠财富未及时提交年报 收到纳斯达克警示函
- 洛阳玻璃4.22亿收购亏损公司谋扩产 大举布局新能源扣非仍降87%成本难题待解
- 皇氏乳业回应不适宣传
- 课程东拼西凑、证书含金量低,家庭教育指导师证培训套路多
- 恒生科技指数跌幅扩大至1.7%,哔哩哔哩跌7%小鹏汽车跌超5%
- 三亚又将开启全域封闭式管理?官方辟谣
- 沈阳和平区发现1人核酸检测结果异常,部分区域连续三天核酸检测
- 下周解禁市值超900亿元,这家公司独占700亿,宁德时代小额解禁,川发龙蟒3.86亿股解禁时间推迟
-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亚洲各国要合力推动经济稳定复苏 共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 农民交住房公积金,这事行得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