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上半年亏损超10亿,多家机构减持,七大险资套现超35亿
来源:华夏时报
近期,京沪家机资金消息不断。高铁构减
8月5日,上半损超京沪高铁融资融券信息显示,年亏当日,亿多融资净偿还662.13万元;融资余额5.93亿元,持大超亿较前一日下降1.11%。险资
而此前8月3日晚间,套现京沪高铁发布公告称,京沪家机公司近日收到平安资管出具的高铁构减《关于股份减持计划实施进展的告知函》,截至2022年8月1日,上半损超京沪计划本次减持计划时间已过半,年亏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亿多目前,持大超亿距离平安资管本次减持计划届满还有近两个月。险资
作为中国一次性投资最大的铁路工程,京沪高铁不但经济、战略意义重大,也是中国第一条实现盈利的高铁,赚钱能力一流。
不过,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京沪高铁业绩波动明显。京沪高铁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显示,京沪高铁归母净利润预计在2022年半年度出现亏损,预计将亏损10.32亿元至15.4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将亏损10.34亿元至15.5亿元。
这也是京沪高铁自2020年1月份上市以来,首次面临亏损。
一位不具姓名的市场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京沪高铁运能依然有较大空间,但盈利模式相对较为单一,基于京沪高铁既有的客流优势,车站和列车上的广告投放、车站附近的办公楼租赁、购物中心租赁等业务,均可成为京沪高铁未来持续发展的方向。
利益丰厚
京沪高铁是国内最赚钱的铁路。
数据显示,自2011年6月30日通车开始,仅四年后的2015年就开始盈利,当年利润65.81亿元,2016年、2017年分别增至95.27亿元、127.16亿元。疫情前年度最高净利超过200亿。
不仅如此,京沪高铁也是高铁第一股,坐拥得天独厚的优势。2015年至2019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由234.24亿元增长至329.42亿元,净利润则由65.81亿元增长至119.37亿元。
这给在开始就参与投资的“金主”们带来了丰厚的利益。
2006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并同意组建京沪高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负责项目的建设和运营。2008年,中国铁投、平安资管、社保基金、上海申铁、江苏交通、京投公司、津投公司、南京铁投、河北建投、安徽投资等11家公司参与投资,成为京沪高铁第一批大股东。
对此,京沪高铁回报充足。数据显示,京沪高铁于2016年至2021年分别派发现金43.34亿元、64.57亿元、102.4亿元、59.7亿元、16.16亿元、24.11亿元。仅在上述六年内,京沪高铁合计派发现金320.28亿元。
多家机构减持
而此次减持的平安资管是投资联合体。2007年,平安、、泰康、太平、中再等七家险企将平安资管作为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的受托人,缴纳了首期出资5565万元现金,持有京沪高铁13.91%股权。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和2011年,平安资管两次分别对京沪高铁增资34.19亿元、5.94亿元。至京沪高铁IPO前,平安资管持有京沪高铁4.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44%。
2020年,第四大股东江苏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也增持京沪高铁3.48亿股。
不过,到了2021年,多家机构开始减持京沪高铁股份。去年11月,平安资管首次减持京沪高铁。
京沪高铁公告显示,平安资管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1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4%,并拟继续在6月2日至9月30日期间减持不超过19.89亿股京沪高铁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4.05%。
在今年的5月19日至7月1日期间,平安资管再次减持京沪高铁6.56亿股,减持价格区间为4.5元至5.03元,减持总金额约为29.83亿元。
目前,平安资管合计已减持套现超35亿元,其减持计划剩余未完成部分目前市值接近60亿元。
江苏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也在2021年,减持公司1亿股股份,持股比例降至4.77%。
此外,京沪高铁第六大股东南京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及第七大股东天津铁路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也在2021年均不同程度减持公司股份。
不过,上述行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机构减持原因很多,包括资金回笼、业绩排名等,不代表对京沪高铁长期价值的判断。
京沪高铁盈利能力仍强
在行业内人士看来,京沪高铁盈利能力较强。
从财报可以看出,2019年没有收购子公司京福安徽公司营收就达到了300+亿,净利润达到百亿。
在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业绩大跌后,2021年京沪高铁营收与净利润已呈恢复态势。去年实现营收293.05亿元,同比增长16.11%。归母净利润为48.16亿元,同比增长49.15%。
按照测算,京沪高铁毛利率水平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达到50%左右,净利润率水平可以达到30%左右。
即使是在疫情期间,京沪高铁利润率依然惊人。2022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56.79亿元,同比下降1.13%;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下降31.57%;扣非净利润2.2亿元,同比下降31.82%;负债率28.03%,财务费用7.77亿元,毛利率21.13%。
不过,今年,疫情对京沪高铁业绩再次造成较大冲击。特别是二季度的上海疫情,给京沪高铁造成巨大冲击。
京沪高铁表示,面对疫情冲击,虽然公司持续深入研究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客流规律,紧盯增运补欠的有利时机,持续坚持“过紧日子”,最大限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但上半年经营业绩仍将产生亏损。
因疫情影响,部分券商下调了京沪高铁2022年的盈利预测。在2022年4月报告中,下调公司2022年盈利预测、上调2023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年-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4.41亿元、140.24亿元
不过,在研报指出,从中长期看,疫情后中长期待需求修复完成后,京沪高铁运量仍有增长空间。
- ·当日出逃资金达15亿!全球8%产量最大铜矿开启罢工,铜价为何跌势不止?
- ·韩国拟未来四年投入540亿韩元,每年培养400名半导体专业人才
- ·澳大利亚第四季度经常帐顺差达141亿澳元
- ·特斯拉和马斯克被股东起诉并索赔,因夸大自动驾驶技术
- ·上半年营收增长近10% A股公司担纲中国经济“压舱石”
- ·日本央行副行长若田部昌澄:2%的通胀目标尚未实现
- ·区领导和企业家每月两次“周末恳谈”
- ·特殊商品:需求边际好转,橡胶建议逢低布局多单
- ·刘强东为“德邦兄弟”缴齐五险一金 快递公司人工成本高企
- ·被抢的奥司他韦与被夹击的药企
- ·外地车早晚高峰限行政策是否取消?北京12345回应
- ·布局热度提升 公募积极申报北证50相关产品
- ·LG化学将斥资超30亿美元,在美国建首座阴极材料工厂
- ·让全光网络走进千家万户
- ·美银:ChatGPT并未损害谷歌的价值,谷歌还能再涨40%
- ·日本国会众议院通过2023财年预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