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元充值100元话费”算不算虚假广告?
来源:工人日报
“29.9元充值100元话费,元充49.9元充值200元话费”——据2月13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值元不少人在使用视频APP、话费游戏小程序时,算不算虚都看到过类似的假广话费充值弹窗广告。如此诱人的元充广告其实藏着不少猫腻,比如诱导用户下载其他APP,值元而充值实为购买充值满减券。话费如支付49.9元充200元话费,算不算虚实际上是假广购买了40张5元话费优惠券,充值满100元才能减5元,元充充值4000元话费才能享受这200元优惠。值元因涉及金额大多不超过百元,话费且很难联系到商家,算不算虚不少人只能自认倒霉。假广
根据我国广告法的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商品的性能、功能、用途、规格、成分、价格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属于虚假广告。
上述广告以低价充值噱头来引流,人们看到的是100元话费,实际上是100元话费优惠券,并且这100元优惠券要分几十次使用,全部使用完要再充值数千元——不得不说,商家此举既给消费者“挖了坑”又让消费者有苦说不出,毕竟优惠券加起来确实有100元。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广告如今依然堂而皇之地、频繁地出现在一些APP或小程序里。
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的,没收广告费用,视情节处广告费用多倍罚款,并可以暂停广告发布业务、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类似广告中,商家的表述更多的是打了擦边球,并不完全符合虚假广告的条件和标准。
对年轻人来说,这种广告即便是点开了,在了解详情、知道商家的套路之后,大概率也不会去消费或者下载新的APP,但对老年人来说,这种广告的诱惑性和“杀伤力”可能不小,也容易引发一些误操作,进而被扣除一些费用。
值得商榷的是,商家是否一定要用这种类似给消费者“挖坑设套”的方式去营销和引流?有关平台是否要充当这种行为的助推者?对这种广告,有关方面应该尽快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史洪举
(责任编辑:时尚)
- 不到一年半,原长江资管总经理唐吟波回归券业,任职东海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 AI填报志愿卡风靡!商家称100%准确,招生办老师担忧:会害了学生!
- GDP从全国第14升至第11,平均工资却不到全国平均线,安徽离“富邻居”还有多远?
- 下游难以承受高价之苯 上下游矛盾如何破解?
- 上海:研究建立长江氢能运输走廊 强化长三角区域的氢源互通互保
- 央行将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行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
- 快讯:上证指数站上3300点位
- 8家机构入围全球资管500强榜单:资管规模居全球第二,银行理财子公司异军突起
- 控股股东之后 昊志机电董事长汤丽君也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 一位曾经打败谷歌和微软的技术大神,卒于45岁
- 处罚追缴1.08亿元!又一主播被查
- 比尔盖茨再批加密货币:基于博傻理论的骗局
- 北京:从严控制线下大型活动
- 澳大利亚最低工资将提高5.2%,以应对高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