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宪:经济增长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消费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陈宪关系
是力促消费回升,使之回归常态的经济关键性举措
今年下半年中国能否实现5.5%的预期增长目标?多数专家和机构的判断比较乐观,甚至有人认为可以达到5.5%~6.0%的增长增长。显然,实现在他们的预期于消判断中暗含了一个假设,即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目标经济活动回归正常。关键也有谨慎的陈宪判断认为经济增速在4.5%~5%,同样未考虑疫情可能会有反复,经济因其造成的增长影响不可测。他们认为,实现根据潜在增长水平,预期于消下半年要达到8%以上的目标增速难度很大。从上半年数据看,关键5.5%的陈宪目标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消费是否强劲回升。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2.4%,相关数据表明,最终消费相当乏力,资本形成相对走软,净出口则表现抢眼。上半年经济增长中,消费和投资(资本形成)均贡献了0.8个百分点,而净出口贡献了0.9个百分点。第二季度,由于新冠疫情在中国经济强省等地区出现反复,中国GDP增速下跌至0.4%,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拉动分别为-0.9、0.3和1.1个百分点。可见,二季度主要是因为消费深度下滑,导致GDP增速较一季度的4.8%出现大幅下滑。
不妨从疫情暴发前2019年的数据,看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者关系的一般状况,进而反观中国现阶段消费深跌的严峻程度。2019年,消费对当年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6%,资本形成为28.9%,净出口为12.6%,分别拉动增长3.5、1.7和0.7个百分点。由此,我们基本可以认为,最终消费对增长的贡献达到60%左右是常态。然而,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增长的贡献仅为30%,二季度更是为负值。所以,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能否实现预期目标,主要就是要看消费的贡献能否回归正常。
在一般情况下,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和价格。联系到当下,收入增长,可能主要是政府增加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在下半年要有比较明显的增长,可能性较小。转移性收入增长,除了正常的增长,如增加养老金,就是部分专家呼吁的普遍地发钱,或给低收入人群发钱。不过,这个办法现在看也有问题:首先,现时财政收支矛盾的压力比较大,钱从哪来是一个问题;其次,在预期转弱的情况下,发的钱转化为消费的比例会降低,因为低收入群体或会将部分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尽管如此,在疫情严重冲击下,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措施,或仍是一个政策选项,由此也可拉动部分消费。
发放消费券,兼有收入和价格的双重作用。从一些城市推行的结果看,成效比较明显。用于抵扣(打折)的消费券对于促进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作用是显著的。政府一方面可以协调部分行业的企业,尤其是国有商业企业增发抵扣消费券,以拉动消费;也可以根据自身财力和实际需要,针对低收入群体发放视同现金的抵用消费券,这规避了发放的现金或会转化为存款、不能直接拉动消费的问题。
在当前疫情反复冲击的非常态下,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因此,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力促消费回升,使之回归常态的关键性举措。首先,在“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下,科学精准地做好疫情防控,在操作中是有尺度把握的,应当考虑接触型生活服务业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消费场景的现实需要。其次,充分分析和把握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出现的“痛点”和“堵点”,尽最大可能消除它们,以利于广大居民的消费需求能够得到实现。
目前,生活服务业的小微企业普遍遇到经营困难,使它们难以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对此,要采取进一步的解困措施。另外,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对疫情防控不力的部门和相关人员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处理,这是必要的。但与此同时,也要加大对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的检查处理,以保证精准防控的各项措施得以有效落地。必须看到,新冠病毒很可能会长期存在,进一步研制更加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就显得十分迫切。唯有它们的普遍推广和应用,才能最终使经济和民生回归正常。
长期以来,在中国总需求三项支出中,消费一直处于弱势。这里有比较复杂的原因,例如,与资本收入相比,中国的劳动收入占比偏低。这些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矛盾。两年多来疫情的冲击,使消费更是大受影响。在考虑综合施策时,我们要尽可能将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常态化因素和非常态化因素放在一个框架中,以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总原则,使居民最终消费尽快得以正常化,并能够稳步提高。
陈宪(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 ·韩国议员诽谤第一夫人?韩总统办公室:正考虑对他发起诉讼
- ·美国超750名车主投诉特斯拉不明原因刹车 监管部门要求车企配合调查
- ·迅游科技再陷“内斗”风波? 董事会罢免袁旭总裁职务
- ·这三位基金经理,任职1年多净值已“腰斩”,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混合“躺平”原因究竟为何?
- ·暑期档票房破91亿元:《隐入尘烟》出圈成黑马,80后观众被调侃为“老人”
- ·拍卖!明星夫妇主演的经典电视剧,摊上事了?
- ·新时代证券更名!背靠央企未来可期?
- ·海汽集团复盘后连续涨停!地方国企改革概念股走强
- ·为何游资“相中”西安饮食们?
- ·定了!他们明日出征,中国空间站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 ·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四连涨” 增额终身寿占绝对主流地位
- ·迅游科技又“内斗”?总裁突遭罢免
- ·东方甄选近仨月卖出20亿元,“情怀”能走多远?
- ·罕见12家券商连续4个月人员持续减少,不乏头部减员超百名,中金、中信、国金、华泰等增员居前
- ·辽宁昨日新增2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 ·进击的东南亚“巨人”:是谁在缔造越南经济神话?
- ·三运营商赢麻!我国5G用户人数全球第一 5G资费不可能大降了
-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无症状感染者9例
- ·四川雅安地震灾区通信服务恢复至灾前水平
- ·丰台区:组建爱心车队做好非涉疫考生高考出行保障
- ·隔夜要闻:美股收跌 美投资者热买中国看涨期权 马斯克裁推特销售员工 起底世界杯金主卡塔尔能源 迪士尼换帅
- ·消息称华为畅享50将于本月中旬发布:搭载麒麟芯片及6000mAh电池
- ·Airbnb败走中国:一场漫长的告别
- ·普京:俄防空系统“像砸开坚果一样”摧毁乌武器
- ·美国企业对特定位置共享系统、相关软件提起337调查申请,美中韩日共27家企业涉案
- ·本周外盘看点丨美国5月CPI是否降温成关注,欧央行为7月加息铺路
- ·国际机场协会:全球客运量将于2023年末恢复至2019年水平
- ·萤石网络对海康威视既高度依赖又存同业竞争,“A拆A”的相爱相杀谁买单?
- ·硬件迟到软件先凑?苹果AR/VR设备或又“失约” 好莱坞大片级内容及工具包有望先行
- ·一人购房全家帮!珠海出手:父母公积金可帮子女还贷!青岛再松绑,这三区全面取消限购
- ·第三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020万台 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出货量环比提升
- ·8家车企改进电动汽车电池起火应急指南
- ·明起进入北京医疗机构查验几天内核酸?回应来了
- ·场外期权业务违规,中金、中信建投、华泰证券被监管点名
- ·易会满: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 重点把握好五方面原则 上市公司要“练好内功” 投资机构要有独立专业判断
- ·十年合约最终“闪离”,康希诺与辉瑞“分手”底气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