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1200亿港元,泡泡玛特抄底时机已到?

时间:2025-07-06 18:30:03 来源:为国为民网

来源:华盛证券

华盛资讯,市值“盲盒第一股”,亿港元泡最近成了被投资者调侃的泡玛对象:名字起得不好,克股价。特抄

虽然这只是机已一句调侃,但背后反映的市值却是投资者和泡泡玛特双方的无奈。顶着“新经济、亿港元泡新消费”光环上市的泡玛泡泡玛特,在2021年初股价一度升至107港元,特抄市值接近1500亿港元。机已但时间仅过去一年半,市值泡泡玛特股价转眼已经跌至20港元下方创出历史新低,亿港元泡市值也仅剩下不到300亿港元。泡玛

来源:华盛证券

200港元福利马上抢,特抄极速0门槛解锁港股投资权限,机已无香港卡也能入金交易,点此出发

7月25日,泡泡玛特首席运营官、中国区总裁司德也证实了公司对于股价下跌的压力。他在北京望京泡泡玛特总部会议室内,对记者表示:“最近股价跌得多,压力比较大,没办法就出来聊一聊。”

事实上,泡泡玛特对于股价下跌并不是“聊一聊”这样“敷衍”,而是用真金白银尝试维护股价。自今年以来,泡泡玛特总计进行了多达16次回购,累计回购金额更是超过了5亿港元。

来源:公开资料、华盛通整理

然而这并没有有效阻止泡泡玛特股价持续下滑至今。曾经的光芒万丈,今日的“筚路蓝缕”,泡泡玛特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在股价跌破20港元之际,选择“抄底”会不会是一个正确的做法呢?

一、“都是背了太多的心愿,流星才会跌得那么重”

泡泡玛特在2020年底上市时可谓“众星拱月”,投资者对于盲盒第一股的期待,从高达356.74倍的认购情况可见一斑。这种热潮也并不是没有道理,泡泡玛特在上市前两年的成长速度给足了投资者们想象空间。

资料显示,泡泡玛特2017-2019年营收自1.58亿元飞速升至16.83亿元,近两年的增幅分别高达225%和227%。此外,其净利润也呈现爆发式增长,自2017年的156万元飙升至2019年的4.51亿元,翻了289倍。

来源:新浪财经

在业务和财务表现都如此靓丽的背景下上市,泡泡玛特很难不受到追捧。这也成就了泡泡玛特在短期内股价持续冲高到107港元上方,市值逼近1500亿港元的壮举。但火热的情绪往往是把双刃剑,这会让投资者忽略风险,彼时泡泡玛特的市盈率(TTM)一度高达近300倍,存在明显的高估。

来源:Wind

这种高估是投资者过高的期待“强加”给泡泡玛特的。投资者在当时的价位还持续买入泡泡玛特股票而忽略高达近300倍的市盈率,那么他们一定认为泡泡玛特能维持此前每年超过200%的营收增长率。

但这显然是不合适的,甚至是不合理的。哪怕2020年没有疫情突发影响,试问什么样的公司能维持如此高的增长率呢?更何况,泡泡玛特在2020年已然受到了疫情影响:2020年,泡泡玛特营收25.13亿元,同比增长仅49.3%。在2019年高基数的背景下,营收增长率出现了“断崖式”地下跌。

也正是在2020年报出炉之后(2021年3月底公布),泡泡玛特股价开始了“泡沫破灭”之路。尽管2021年泡泡玛特实现高达44.9亿元的营收,同比仍增长78.7%,净利同比增69.6%至10.02亿元,但在投资者们的“超高标准”下,泡泡玛特股价并不见好转。

歌词有云:都是背了太多的心愿,流星才会跌得那么重(SHE《他还不懂》)。泡泡玛特股价之所以跌得这么凶,也皆因投资者对其期望太高。但如果更为理性来看当下的泡泡玛特,能否找到不一样的答案?

二、当下的泡泡玛特,怎么样?

近日泡泡玛特股价有加速下滑之势,源于泡泡玛特发布的盈利预警。7月15日,泡泡玛特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称收入增速可能下滑至30%,而净利则同比下滑可能接近35%(这也是泡泡玛特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的情况)。2021年上半年,泡泡玛特营收17.726亿元,同比增速为116.8%;净利润则有3.587亿元,同比增长了153.8%。

来源:国海证券

从“字面”来看,泡泡玛特今年的业绩增速确实不能同日而语,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投资者此前的高期待遭遇了无情的幻灭。但在整体宏观环境遭遇较大挫折之时,投资者仍保持此前本就不合理的高期待,可能略显得荒谬。

今年上半年,国内疫情出现较大反扑,特别是泡泡玛特的主要市场地——一线城市。据悉,泡泡玛特在今年四五月份关闭了上海的42家门店、北京的34家门店。这导致本就已线下零售为主的泡泡玛特直接遭遇“灭顶之灾”,消费者无法去到线下购买产品。司德表示,整个二季度,上海的生意几乎没有了,北京受疫情影响也很大。

疫情叠加宏观环境趋弱,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出现了较大的下滑。4月,社零总额同比下滑幅度高达11.1%,消费者已经不太愿意花钱了。

来源:网络

在这种背景下,整个消费行业增速都遭遇明显打击,甚至还有公司出现大幅亏损。诸如餐饮明星、,国货化妆品完美日记(逸仙电商)等,业绩和股价均经历了泡沫破灭的过程。

对比来看,泡泡玛特当下业绩仍能录得增长,虽然增速放缓了,但相比之下表现已经实属不易且非常不错了。

200港元福利马上抢,极速0门槛解锁港股投资权限,无香港卡也能入金交易,点此出发

三、可否抄底泡泡玛特?

“抄底”泡泡玛特的核心逻辑,依然是对未来业绩的期待。但这种期待,万不可太高。

一方面,在经历过对“盲盒”的新鲜感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能更加理性。加上政策对行业的引导和监管,泡泡玛特显然已经结束了“野蛮生长”的时代。

但泡泡玛特仍有能力继续保持增长,因中国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均等待开拓。据司德介绍,泡泡玛特的欧洲首店、大洋洲首店、美国首家快闪店、日本首店相继落地,海外首家旗舰店也在韩国开业。澳大利亚墨尔本、法国巴黎等地的当地首店也在筹备中,预计下半年落地。“尽管不同的国家,文化喜好、审美都不相同,包括对于IP喜欢的程度也不同。但未来泡泡玛特会针对不同的市场,基于当地审美、文化等做一些有变化的产品。目前才刚开始做,到明年大家陆续会看到差异化的产品。”

泡泡玛特大洋洲首店 来源:网络

2021年,泡泡玛特中国大陆以外的批发及其他收入从2020年的7420万元增加至1.374亿元,同比增长了85.2%。但这仍仅占据收入来源的3%,意味着市场仍广阔。

除了以IP为核心的手办、潮玩外,泡泡玛特也正试着“转型”。此前,泡泡玛特公开过的项目还有主题公园、共鸣工作室等,或朝着类似迪士尼乐园的方向走。据司德透露,公司还有一些未对外公开的项目,可能明年即会产生收益。

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新“故事”似乎还没有让投资者开始买账。毕竟,自创IP的泡泡玛特没有深厚的内容文化底蕴作为支撑,这很难让消费者对其产生“情感”。这也就意味着,不管是主题公园也好、还是新创其他IP也罢,其产品的生命力可能并不会太长久。

泡泡玛特主要自有IP 来源:网络

未来的泡泡玛特能否不断丰富自有IP的故事性、增强用户粘性,或是最值得思考的一件事。此外,如何让产品具有更高的可玩性,也可能是泡泡玛特的出路之一。要想实现创始人王宁早年的宏伟目标——成为国内最像迪士尼的公司,泡泡玛特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泡泡”已经破灭的“玛特”,当下动态市盈率已经跌破了30倍,或逐渐靠近合理价值区。从300倍到30倍,也足以让投资者更为理性地看待泡泡玛特:虽然高增长可能不复存在,但泡泡玛特依然是能赚钱且逆势增长的公司。加上未来仍值得期待,泡泡玛特的长期投资价值可能开始出现。

温馨提示:新浪集团旗下的华盛证券,持有香港证监会1/2/4/5/9号牌照,足不出户,新浪财经用户0成本开户入金,开通服务后就能同时交易港股,美股。

新人200港元福利马上抢,一个账户玩转港美A,直通优质长牛港美股,点此出发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