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价格由降转涨,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
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的食品数据显示,4月份,价格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由降月份其中,转涨涨城市上涨2.2%,国居格同农村上涨2.0%;食品价格上涨1.9%,民消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消费品价格上涨3.0%,比上服务价格上涨0.8%。食品今年1—4月平均,价格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4%。由降月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在解读4月份CPI数据时表示“温和上涨”。转涨涨董莉娟表示,国居格同4月份,民消受国内疫情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比上CPI环比上涨0.4%,食品同比上涨2.1%。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做好保供稳价,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稳中有降,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4月份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2%转为上涨0.9%,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食品中,因疫情期间物流成本上升,加之囤货需求增加,薯类、鸡蛋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8.8%、7.1%和5.2%;随着生猪产能逐步调整、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有序开展,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9.3%转为上涨1.5%;鲜菜上市量增加,价格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3.5%。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20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变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8%和3.0%;受小长假因素影响,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和长途汽车价格分别上涨14.9%、6.8%和1.5%。
从同比看,4月份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5%转为上涨1.9%,影响CPI上涨约0.35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鲜果、鸡蛋和薯类价格分别上涨24.0%、14.1%、13.3%和11.8%,涨幅比上月均有扩大;猪肉价格下降33.3%,降幅比上月收窄8.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1.7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9.0%、31.7%和26.9%;住房保养维修及管理、教育服务价格分别上涨3.1%和2.6%。
据测算,在4月份2.1%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4个百分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钦
(责任编辑:时尚)
- 经济日报:勿滥用区块链概念
- 9月7日复盘:这波反弹能够走多远? 主力资金出击11股
- 比亚迪、中国汽研联合成立新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
- 中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远低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 极氪汽车回应是否调价:不会跟风做价格调整
- 敷尔佳毛利率超80%,产品收入增速放缓
- 微软CFO出售近2000万美元股票
- 【育儿问答】1岁孩子还不会说话能听懂大人说正常吗?
- 美国最大港口经历13年来最安静的10月:集装箱吞吐量为何暴跌25%
- 受旱情等影响 美国农作物产量或大幅下降
- 长城汽车捐赠总价值200万元款项及物资 星火驰援四川地震灾区
- 激励企业研发,税收三重发力
- 美联储加息正接近顶峰?逐利者正重返新兴市场,以17年最快的速度
- UiPath重新定位或令收入承压 瑞穗将其目标价大幅下调至14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