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大黄鱼如何“游”回百姓餐桌
大黄鱼是游我国沿海特有的经济鱼类,福建省宁德市域内的福建官井洋海域是重要的大黄鱼内湾性产卵场。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过度捕捞导致大黄鱼种群岌岌可危,宁德到2021年宁德大黄鱼产量占全国养殖总量的大黄80%,几十年的鱼何时间里,在政府部门、回百科研机构和渔民的姓餐不懈努力下,一条条大黄鱼,游重新“游”回了百姓餐桌。福建
——编 者
“饵料不能少,宁德相当于每天我都要把60万元扔进海里去!大黄”在福建宁德三都澳的鱼何一座渔排上,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尤维德向记者介绍规模化养殖时,回百风趣中带着自豪。姓餐
几十公里外的游金盛水产公司,工人们熟练地为大黄鱼“三去”(去掉鳃、肚、鳞),预制菜车间一片忙碌。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尤信铃欣喜地说:“这种用来香煎的大黄鱼,在网上一年能卖出2000多万条呢!”
大黄鱼又叫黄花鱼、黄瓜鱼,是我国沿海特有的经济鱼类。宁德市域内的官井洋海域,高山环抱,海深如井,是重要的大黄鱼内湾性产卵场。然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因过度捕捞,导致野生大黄鱼锐减,种群岌岌可危。
几十年倏然而过,大黄鱼的故事,却有了新的变化。据宁德市政府统计,去年全市大黄鱼产量19.1万吨,占全国养殖总量的80%,产值69.18亿元。国人餐桌上,每10条大黄鱼就有8条来自宁德。大黄鱼重新“游”回百姓餐桌,变化是如何出现的?
科学育种
保护种质资源是发展产业的基础
复兴一种经济鱼类,首先需要足够的鱼苗。富发水产公司研发部主任翁华松指着一幅图介绍:每年5、6月大潮期间,鱼群就沿着父辈的足迹,游进自己的出生地繁殖,之后大鱼幼鱼分散在附近及浅海觅食。秋后,当近岸暖流逐渐消退,鱼群就顺着洋流向南、向外海作越冬洄游。
“以大黄鱼为代表的石首鱼类,对声音较为敏感,听到敲击声会产生耳石共振。”翁华松说,60年代前后,当地渔民采取“敲罟”的方式,不断敲击绑在船上的竹板,驱赶鱼群进行捕捞,“加上越冬场大围捕,那段时间,大黄鱼鱼群资源几近枯竭。”
于是,一群科研人员挑起了人工复育的重担,尝试把大黄鱼从“濒危名单”拉回来。时任宁德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的刘家富牵头,于1987年培育出少量鱼苗,但由于经费匮乏等原因,育种工作面临半途而废的风险。1988年底,宁德地委了解情况后,大力支持网箱养殖珍贵海鱼的工作,组织科研攻关。1991年7月,批量繁育大黄鱼技术成功,随后,研究成果逐渐推广到更多的养殖户。
在富发水产公司的国家级大黄鱼原种场,翁华松仔细观察着大圆池里的种鱼。鱼是专门从野外捕来驯化、选育的,总共几千条。“野外捕来的鱼,开始只吃小杂鱼、牡蛎等生鲜食物,其后逐渐习惯吃颗粒状饵料,适应过程起码要几个月。野捕一二两重的小鱼,养到亲鱼(具有生殖能力的鱼),即雌鱼800克、雄鱼600克以上,就会开始产卵繁殖。”
经过多方不懈努力,大黄鱼种群恢复工作有了好的起步,大量人工繁育的大黄鱼鱼苗被投放到海中。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宁德市累计增殖放流鱼苗12.54亿个单位,仅今年6月6日全国“放鱼日”这一天,就有330多万尾大黄鱼鱼苗从三都镇跃入海中。
除了恢复种群数量,在选育提升品种方面,人们也有了新的思路。在富发水产公司做研发的博士后柯巧珍指着一组新装置告诉记者,大黄鱼喜欢逆水游动,这个设备能用泵来控制水流,模仿外海环境,相当于鱼的“跑步机”,可同时对大批量的鱼苗进行游泳能力与行为学监测,遴选适宜在深海生长、具有强抗病机能的好苗子。
“宁德的实践说明,保护种质资源是发展产业的基础。”身兼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秘书的翁华松说。
清海行动
依法用海、持证用海观念深入人心
好苗还要好水养。为了海水清清,宁德也进行了一场海上革新。
宁德市下辖的蕉城、福安、霞浦和福鼎,共有1046公里海岸线。前些年,各品类的水产养殖掀起阵阵热潮。粗放养殖和无序扩张,产生了大量海漂垃圾,水质变差,海洋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必须强力整治!宁德市委、市政府于2018年7月开始全面开展海面综合整治和养殖业转型升级。至今,共清退及升级改造旧式渔排142.73万口,清理海漂垃圾10.6万吨、泡沫浮球538万个。
宁德整治海洋养殖乱象成效显著,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整治办主任阮璟深有感触。
“之前的执法,主要是单一部门推动,无法形成合力。面对一些违规养殖户时,力量不足。”阮璟说,这一次,市里将过去渔业部门“一条线”推动变为“一张网”统筹推进。比如,蕉城区集合各乡镇各部门人员,采取“拉网式、全覆盖、每日清”的方法进行作业。
两年以后,沿海面貌有了根本性变化,海上养殖新秩序得以建立。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陈洪清介绍,之前,海域使用权属不明确,“谁占有谁使用”。“清海”之后,全市海域重新划分为禁养区、养殖区和限养区,严格按网格化管理,从体制上解决了“哪里可以养、养什么、养多少、怎么养”的问题,至今,全市核发养殖证超过1万本,上面清楚列明准养的经纬度、面积。
养殖设施升级改造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我们采取群众改建、政府补贴的方法,引导网箱‘小改大’和‘大改深’,已建深水大网箱3450口,布局更科学合理,预留了宽阔的航道和间隔,确保水流交换通畅。”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调研员黄少元介绍,全市现有生态网箱44万口,为此,省、市、县各级已累计投入45亿多元。
改造前,一口旧式网箱深4米、长宽各4米。现在新式的每口深12米,长宽各26米,箱体下面还有很深的海水,鱼儿栖息在活水中。“我原来有600口小网箱,后来全部换掉,都用上新型环保塑胶渔排,一年下来收入接近翻倍。”霞浦县七星村养殖户黄宗容说。
“海上养殖改革有破有立,但后来大家发现,改革后自身利益更有保障,规划养殖好处更多,抵触情绪也就没有了。如今,依法用海、持证用海的观念深入人心。”黄少元说。
“清海”更给力,发展有惊喜。虽然总体养殖面积减了,但大黄鱼等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双双提升。不仅如此,对生态环境极为挑剔的中华白海豚,在销声匿迹20多年后,最近频繁出现在闽东海域。
智慧养殖
科技手段经营“海上牧场”
在三都澳白基湾海域,记者看到了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建设的深水抗风浪塑胶养殖平台。84口大网箱,每口一亩见方,9栋红顶房屋点缀四周,栈道相连,构成一幅美丽的“海上牧场”图。
从业26年的养殖基地负责人宋向国说:“以前用小网箱,通道是用泡沫浮球搭竹竿木板,我经常掉进水里。现在的栈道宽2米多,可以在上面跑步。以前喂料用肩挑,现在可以管道输送。在排上我们一边照看鱼群,一边吹空调、泡茶。5G手机信号连接着智慧监控杆,在生活屋里就能察看渔排情况。”
“电是从岸上拉过来的?”
“不用,那样很麻烦,也有危险。现在渔排上建有光伏板和风电机,有风时用风,有光时用光,而且电可以储存起来,昼夜不间断供应。”
记者站在红屋顶上四处观察,只见发电房上立着4台景观风电机,加上光伏装置,一同连接着储能柜和变电器。房顶还有一套海水淡化系统,运用光热蒸馏原理,提供生活用水。
海上改造升级,有的村只是帮养殖户就地拆旧建新,结果仍显散乱。白石镇宁海村则选择收回全部海面,统一规划整治。村两委组织成立公司,运用贷款和补助金改造渔排,再租给养殖户。
瘦瘦的村党支部书记龚仙亮是个实干家,他把办公室搬到连片渔排上。“以前,我们是一群讨小海的,村民很早就会养大黄鱼,但并不富。如今水质好了,养殖收入更高了,村里90%的农户在城里买了房,村集体也有了4000多万元的资产。村民交医保,村里给出一半哩。”龚仙亮说。
养殖户王玉凑驾快艇带记者看他的渔排,他向村里租借了576口网箱。曾做过村医的老王,是村里最早养大黄鱼的,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他说,水温高于27摄氏度,鱼发病率就高,要及时发现干预。而且,卖鱼最好在11、12月份,那时鱼最肥。
另一个养殖户林宗清接过话茬儿:“养一箱好鱼,凭的是技术和经验。政府在控制密度,我们自己也在把握。鱼长大了,要及时分箱;渔网用久了会脏,混养些巴浪鱼就会干净很多。”
渔排上,新鲜事儿不断。针对鱼病问诊难问题,宁德建立了市一级的“海上绿色养殖技术服务平台”(渔总医院),县乡村分别建有渔医院和服务站点,构成一个鱼病防控网络。
走进白基湾“海上社区”里的渔医院,只见接诊室内有养殖户带着鱼前来问诊,化验室里检验员用显微镜观察着,一名专家正对着电脑进行远程会诊。高级工程师黄光亮对记者说:“我们是总院的,平时以海上巡诊为主,今天来渔排上坐诊。”
产业增值
三产融合带动高质量发展
在三都澳渔排上,食品公司销售人员老郑对记者说:“物流很便捷,我们晚上打捞鱼,次日凌晨可送到福州,当天就能在国内多地的生鲜市场上架。”
除了卖鲜鱼,大黄鱼一身都是宝,鱼肉、鱼子、鱼鳔、鱼骨,各有其用。网箱改深改大后,鱼的条形变美,肉质更紧实,俘获了更多国人的味蕾。用鱼脑石作药材,用鱼鳞提取生物制药成分……人们不断发现大黄鱼更多的价值,开发新品,精深加工带来了可观的增值。
近年来,宁德市不断完善大黄鱼产业链,从种苗、养殖、加工到冷链运输、品牌营销,已做成产值百亿元产业。全市已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深水养大的鱼,经市渔业协会检验认证后,可统一打“深水瓜”品牌行销。大黄鱼还“游”上了互联网。有渔民开辟直播、新媒体等渠道拓展销路,涌现出蕉城“三都港”、霞浦“赶海父子”等品牌。
眼下,网购预制菜红火,有公司及时开发系列菜品。金盛水产公司经营着水产品从养殖、深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年产值超10亿元,出口创汇1.2亿美元。记者在车间看到,工人们忙着做鱼鲞、剁椒黄鱼、酸汤黄鱼、去刺黄鱼柳、糟香黄鱼等预制菜。公司出口部经理蔡海英介绍,加工类产品外销韩国、日本的量最大;冰冻鱼在北方市场销售看好,其中一种投放在商超的礼盒,年销售额三四千万元。
涛声澎湃,鱼儿欢快。如今三都澳的渔民,除了养鱼卖鱼,还能“卖海景”,福安的下白石、霞浦的七星、蕉城的秋竹、福鼎的安仁等新渔村,水清景美,人们在渔排上盖起一栋栋漂亮的海上民宿,走上了渔旅融合的新发展路子。三都澳“水乡渔村”风情,仅2021年一个国庆假期,就吸引游客近30万人次。
记者离开白基湾渔排时,尤维德走了很长的栈道到泊位送行。从50口简陋网箱养起,到现在拥有生态网箱8000多口,他示范带动周边2000多户渔民靠养大黄鱼增收。远处是他的家乡二都村,他在这一带犁波耕浪几十年,对这方水土有着赤子情怀。“有了好生态,品质提升快!我们要用心保护海洋,经营好这片海。既有政府推动,也有我们养殖户的自觉行动,闽东大黄鱼产业一定会更加繁盛!”尤维德说。
- ·中泰证券:维持阿里巴巴-SW买入评级 非核心业务成新增长亮点
- ·《三十而已》《小欢喜》出品方柠萌影视三闯IPO 深度捆绑黄磊、去年收入12亿元
- ·花旗:维持药明康德买入评级 目标价215港元
- ·统计局: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1.4% 鲜菜价格上涨17.2%
-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完成首件制造
- ·股票投资周期中的“乱纪元”与“恒纪元”
- ·沙利文:美国正“夜以继日工作” 向乌提供抗俄“所需武器”
-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建殖民地?北大教授:根本原因在中国文化
- ·快讯:午后指数震荡回升 供销社板块快速拉升
- ·光大期货:现货稳定运行 豆一期价高位震荡
- ·政企合力 上海求解“买菜难”
- ·印度IPO市场重启:资本市场仍在波动,回暖过程困难重重
- ·需求疲软经济不确定性增加 美国商业活动连续第五个月萎缩
- ·美联储Mester:2023年美国通胀率将超过2% 经济衰退可被避免
-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缘何凶猛生长?媒体:背后是家长内在焦虑
- ·美国纽约一地铁站发生枪击已致13人受伤,现场画面曝光
- ·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为新市民群体构建全生命周期、全生态、一体化、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 ·易会满:着力提升“五种能力” 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 ·周素明掌舵今世缘22年营收增60倍 顾祥悦接棒临业绩低迷产能过剩挑战
- ·小熊电器业绩五年首变脸净利降30% 营销费3.5亿为研发3.8倍突围需创新驱动
- ·10月份全球XR产业共13亿元投资,罗永浩独占4亿?
- ·法国总统选举拉开帷幕,马克龙连任概率有多大?
- ·财经早报:3月CPI今公布涨幅或回升 全国统一大市场路线出炉(3新股)
- ·逆势上涨的千股有何共性?七成有业绩支撑,关注“困境反转”
- ·光大期货【尿素】:短期盘面仍存向上突破概率
- ·好价格、好公司、好行业孰轻孰重?南方基金史博:现在正是逆向投资的好时候
- ·聚焦生态、航空摄影!轻量高性能镜头尼克尔 Z 800mm f/6.3 VR S评测
- ·同享科技去年净利润同比降10.25% 客户集中度和应收账款双高风险待解
- ·沙尘暴蓝色预警:9省区市将现扬沙或浮尘 局地有沙尘暴
- ·美银:通胀冲击料引发经济衰退 标普500今年恐下跌11%
- ·A股领军企业践行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
- ·头部猪企一季度出栏加速 专家预计供给过剩局面三季度或缓解
- ·宁德市工信部:发放通行证 保证宁德时代在各个高速卡口通行的时效
- ·海欣食品净利骤降148%高管大降年薪自救 原董事长滕用雄干预经营引深交所关注
- ·防疫政策优化后,经济活动有什么变化?
- ·美团巨亏:商家不赚钱 骑手收入也很低 究竟谁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