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底的”固收+亏损比肩权益基金,民生加银转债优选最大回撤22%
来源: 环球老虎财经app
随着权益市场震荡加剧,保底的对中低风险偏好投资者来说,固收“固收+”基金产品是亏损更好的选择。但今年以来,比肩曾经炙手可热的权益“保底”固收+基金出现大幅回撤,亏损幅度甚至比肩权益基金,基金加其中民生加银、民生金鹰、转债最银华等基金旗下固收+产品跌幅超20%。优选
曾经“保底的回撤”固收+如今跌幅堪比权益基金。
5月25日,保底的老虎财经发现,固收“固收+”公募基金年内收益率大跌,亏损有多只基金跌幅超20%。比肩
在跌幅较大的权益前十只“固收+”产品中,不难发现可转债基金是“主力军”。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其中有5只可转债基金回撤较大,南方基金、民生加银基金、银华基金、长盛基金赫然在列,而这些基金的共同之处便是债券持仓中可转债的占比较高。
众所周知,债基中配置可转债基金是为了增厚收益,换句话来说,可转债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小觑。叠加这些基金还配置一些股票资产,一定程度上提升风险偏好。
而今年以来,股市与债市均遭遇“滑铁卢”,这意味着“固收+”产品中“+”的部分明显受挫,而基础收益部分较少,难以抵御股债双杀大幅调整带来的影响,也就不难理解其收益率大跌的原因。
固收+亏损幅度比肩权益基金
民生加银转债优选跌幅达22%
2021年,固收+“爆火”。
在权益市场波动加大、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年来,公募“固收+”基金这类产品凭借“进可攻退可守”的特点,深受投资者的喜爱,业绩与规模双丰收。
从业绩来看,据wind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场“固收+”基金平均收益率超过7%,超过95%的“固收+”基金均实现正收益。
规模也接连攀升,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场“固收+”基金的管理规模逼近2万亿元,相比2020年底的1.39万亿元增长39.57%。
但今年以来,“固收+”基金风光不再,无论是规模还是业绩表现均不及预期。
据Wind数据显示,以偏债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固收+”基金产品的成立规模从去年一季度的1759亿元降至今年一季度的549亿元,其中单只成立规模超过10亿元的不足20只。
除新发基金规模骤降外,公募“固收+”基金的业绩表现一反常态,仅有少数产品实现正回报,多数“固收+”变身“固收-”,遭遇明显的回撤。
以混合债基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固收+”产品尤甚,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888只混合债基中就有696只出现回撤。截至5月24日,今年以来跌幅超过20%的有11只基金,其中南方希元转债跌幅最大,达25.5%。
除南方基金旗下“固收+”产品收益率下跌外,紧随其后的便是民生加银基金,旗下民生加银转债优选A今年以来跌幅达22%。
从其股票持仓与债券持仓便可看出端倪。
股票持仓来看,据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的前十大股票持仓占比合计达9.18%,分别为、、、、、、、、特别电工、。
而这些股票中有部分在今年以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大幅下跌,像东方财富在今年一季度末,跌幅近32%;药明康德在一季度跌幅仅5%,随后股价再度重挫,短短两个月,跌幅超18%;宋城演艺在今年一季度跌去近8%的基础上,在二季度跌幅超13%。
债券也未能幸免,民生加银转债优选A中的债券持仓中,截至今年一度末,前五持仓占比合计为40.67%,其中跌幅最大,截至5月25日,跌幅超8%。
股票与可转债表现均欠佳,自然拖累民生加银转债优选A这只“固收+”基金的业绩。
纵览民生加银旗下的“固收+”基金,上述基金只是一个缩影。如旗下民生加银家盈6个月持有期债券A今年以来跌幅超10%,民生增强收益债券A跌幅超4%。
当然,民生加银基金并非个例,在今年以来跌幅超过20%的有11只基金中,还包括金鹰基金,银华基金,长盛基金以及上银基金旗下的“固收+”产品。
不只是收益率跌幅超20%的产品,像跌幅超10%的公募“固收+”产品更是不在少数,据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5月24日,共有88只跌幅超10%。
高比例配置可转债成亏损“元凶”
众所周知,“固收+”向来是以稳健收益为基础,而“+”的部分便是增厚基金的整体收益,简单来说就是把一定比例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可转债等风险资产,这意味着“固收+”基金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风险。
而今年以来,股市与债市均遭遇“滑铁卢”,这意味着“固收+”产品中“+”的部分明显受挫,而基础收益部分较少,无法抵御股债双杀大幅调整带来的影响,也就不难理解其收益率大跌的原因。
正如南方希元可转债基金经理刘文良在今年一季报中表示,3月权益市场的调整幅度显著超预期,导致净值回撤幅度明显加深,权益市场的调整幅度超出预期,可转债在2-3月出现3轮明显的杀估值,导致可转债部分也给组合净值带来较大的回撤。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惨烈,三大指数均受到重击,大部分个股遭遇不同程度的“滑铁卢”。
短短5个月的交易时间,上证指数今年以来已跌去15%,深证成指跌幅超25%,创业板指跌幅更甚,已超30%。
不仅是股市,债市也未能幸免,迎来深度调整,债券市场收益率整体波动较大,可转债更是如此。进入2022年,中证转债指数年内跌幅超8%,与2021年全年取得18.5%的涨幅形成鲜明对比。
可转债通常被认为是“固收+”产品的优秀辅助。如今,跌幅较大的前十名混合债基中可转债基金却成为“主力军”。
据天天基金网显示,有5只可转债基金(A/C类合并)回撤较大,南方基金、民生加银基金、银华基金、长盛基金赫然在列,分别为南方希元转债、南方昌元转债A、民生加银转债优选A、银华可转债债券、长盛可转债债券A。
这些基金的共同之处便是债券持仓中可转债基金的占比较高,像民生加银基金的可转债产品中,据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今年一度末,债券前十持仓均为可转债,持仓比例达53.17%;银华可转债债券亦是如此,前十大债券持仓中仅有一只是国债,其余均是可转债,占比达44.24%;即使不是可转债基金的金鹰元丰债券A的前十大债券持仓中,有8只均为可转债,合计占比达42.7%
叠加上述6只“固收+”基金配置的资产还包括股票,也就是说股票和可转债的仓位占比已过半甚至更高,像民生加银转债优选A两者持仓占比超62%,类似的“固收+”产品不在少数,颇有一种是披着“固收+”外衣的权益基金。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场有87只“固收+”基金的股票+可转债仓位超过70%。这种配置资产的方式显然把稳健收益排除在外,在股市和债市均表现低迷时,风险一览无余。
可转债基金在一众公募“固收+”基金产品中只是冰山一角。像银华基金旗下的其他“固收+”产品银华增强收益债券、银华信用双利债券A以及银华远景债券也出现一定幅度的回撤,今年内跌幅超4%;长盛基金也无例外,长盛积极配置债券年内跌幅超5%,长盛稳怡添利债券A跌幅超3%。
当市场好的时候,被投资者认为的固收+是“无风险”高收益产品,而当市场走弱的时候,部分高比例配置可转债的固收+风险便完全释放,亏损“比肩”权益产品。
- ·北京:因时因势、有度有效优化防控措施 切实让社会面慢下来
- ·恒安标准养老保险董事长万群:客户要对自己的养老金有极强的参与度
- ·一季度邮储银行近99%新增贷款投向实体,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破万亿
- ·特斯拉召回1.4万辆车:存在撞车风险 年内第三次召回
- ·2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在港发行
- ·巧克力疑被沙门氏菌污染,费列罗:不涉在中国生产及官方进口产品
- ·货币市场显示 欧洲央行会比英国更长时间将利率维持在高位
- ·稳港口、通物流、保供应 物流业上市公司全力助企复工复产
- ·世界杯带来小麻烦:马斯克放下裁员大刀 开始招工程师来应急
- ·主动债务管理 中梁控股就美元债进行交换展期
- ·证监会:强化退市程序衔接 优化退市公司持续监管制度
- ·毛利下滑、负债走高,大宗业务受挫的志邦家居如何冲百亿?
- ·俄罗斯和缅甸签署小功率核电站项目论证备忘录
- ·上海证券与界面财联社达成战略合作 共建“媒体+金融+科技”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
- ·俄总统普京召开联邦安全会议 讨论俄南部方向安全问题
- ·德国联邦就业局:对俄罗斯实施能源禁运将导致高失业率
- ·12月加息50基点?美联储梅斯特:同意放缓步伐 但“刹车”还很远
- ·中国2月外汇储备规模为31332亿美元 较1月末下降513亿美元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一季度实现总保费收入3150亿元
- ·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
-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因病去世
- ·2月全国白酒价格环比增长0.03%
- ·“i茅台”上线不足一月累计收入12亿!丁雄军:我天天申购,没中
- ·李彦宏:无人驾驶肯定会出事 只是概率比有人驾驶低很多
- ·A股上市公司数量破5000,“中字头”掀涨停潮!券商最新解读“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 ·超300万套!为了留住年轻人,这些城市放大招